中新經緯1月4日電 題:春節前后有可能降息或降準嗎?
作者 明明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
回顧近五年的貨幣政策操作經驗,春節前后往往是央行降準降息的重要窗口,我們認為從目前經濟修復需求、實際利率情況等角度來看,一季度存在較高的降息概率,同時也不排除降準的可能。節奏上,降息在春節前后均有落地可能。
春節前后降準降息的可能性
經濟修復仍待需求的實質性回升,需要引導融資利率下行;雖然存款降息為實體融資成本壓降提供了空間,但考慮效果顯現存在時滯,當前政策利率或仍有下調的必要。2023年12月PMI(采購經理指數)數據顯示,制造業產需延續回落,服務業連續兩月位于收縮區間,反映出目前經濟復蘇的質量及速度仍待需求實質回升。而刺激有效融資需求的回升關鍵在于兩點,一是降低實體經濟的實際融資成本,二是引導私人部門投資需求增加。2023年末國有大行和股份行紛紛下調存款掛牌利率,一定程度上為金融讓利實體提供了更多的空間,但考慮到存款調降傳導至實體融資成本下行仍存時滯,短期內仍有必要通過調降政策利率來引導廣譜利率快速下行、刺激市場主體投資需求。
低通脹背景下,中國實際利率較高,也為降息提供了一定的空間;考慮到中美實際利率走勢背離,預計2024年海外因素對貨幣政策的掣肘也將進一步弱化。觀察10Y(年)國債和1年期MLF(中期借貸便利)利率所對應的實際利率走勢,2023年以來一度上行至歷史相對高位,與名義利率的走低形成鮮明的對比。本輪實際利率的上行由通脹讀數回踩主導,背后的原因在于豬肉等部分商品價格結構性走低,疊加疫情長尾影響下居民對未來收入、就業預期不穩,限制了非食品項的漲價動力。隨著通脹的走弱,前期降成本工具的成效也被較多對沖,尤其是10月以來CPI(居民消費價格指數)同比轉負,為降息提供了一定的空間。另一方面,美國雖然名義利率較高,但實際利率卻低于中國,考慮到2024年海外或將進入降息周期,我們認為海外因素對貨幣政策的掣肘也將進一步弱化。
降準釋放的低成本、長期限資金可以支持2024年一季度政府債發行以及信貸投放,但短期內必要性不強。2023年末央行超額續作MLF,凈投放規模屢創新高,同時PSL(抵押補充貸款)新增約3500億元,也向市場提供了長期限低成本的資金,因此1月降準的必要性不強。從貨幣政策積極與財政配合的角度來說,一季度降準可以支持政府債前置發行和信貸開年投放,但時點靠后的概率更高。此外,央行對金融市場風險防范的關注度正在提升,很可能通過調整利率曲線形態的方式壓降金融杠桿,實現金融讓利實體,避免金融風險過度累積。結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對貨幣政策定調時強調“精準有效”,需警惕金融防空轉的要求下,微觀層面的流動性放松空間有限。
后續降息降準演繹對債市的影響
當前市場對MLF降息預期較高,債市情緒也較為積極,在降息落地前,貨幣寬松預期或支撐債市行情延續。2023年末商業銀行調降存款利率,打開貨幣寬松窗口,市場對降息的期待持續升溫,長債利率快速下行。在降息正式落地前,債市或將延續偏強震蕩的格局,預計1月資金面中性偏寬松。但考慮到在寬貨幣預期和年末配置力量的推動下,債市已經出現了一波“搶跑”行情,預計后續7天和同業存單利率下行空間有限。
在降息落地后,還需警惕市場演繹“利多出盡”的邏輯。如果降息落地,參考2022年初降息情況,利率觸及階段性低點后,債市可能演繹“利多出盡”邏輯。2022年1月,在市場對于貨幣寬松有較高期待之時,MLF降息10基點,隨后5個交易日10年期國債利率持續下行,并于1月24日觸及階段性低點。然而,伴隨著貨幣政策寬松利好出盡,疊加地產調控等穩增長政策出臺,利率開始反轉上行至3月初。同樣的邏輯,當前市場對于降息的預期升溫,如果MLF降息落地,可能會帶動利率先下行一定空間,但需警惕債市演繹“利多出盡”邏輯;如果LPR(貸款市場報價利率)同步下調,甚至下調幅度超過MLF,那么債市階段性波動幅度可能還將增大,建議結合市場情緒謹慎操作。(中新經緯APP)
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,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,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,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。
責任編輯:宋亞芬